AI代写:一条盼望的路(G527二期)
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,马岙村头的老樟树下,78岁的陈阿公已经坐在那条磨得发亮的青石板上了。他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地图,指尖在“深甽”到“新昌”的那段虚线上反复摩挲,像在抚摸一段盼了许多年的念想。“阿公,又在等路的消息啊?”路过的村支书笑着打招呼。陈阿公抬起头,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:“是啊,你说这G527二期,啥时候能真的动起来?”
这条路,陈阿公盼了快十年。年轻时他赶过驴车,后来骑过二八自行车,如今腿脚不利索了,坐儿女开的三轮车去深甽镇赶集,都得颠颠簸簸绕近一个钟头的山路。“要是这路通了,去新昌看我那老战友,不用再转三趟车喽。”他常对着地图念叨,“你看这线,直溜溜穿过去,马岙到深甽顶多一刻钟,到新昌也用不了一个钟头。”
老人的记忆里,马岙曾因地处要道热闹过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村里的竹器、茶叶靠人挑肩扛送到深甽,再转往新昌、嵊州。后来路不好走,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,村里只剩像他这样的老人守着老屋。“路通了,说不定娃们愿意回来开个农家乐?你看山那边的村子,路一通,游客多了,日子多红火。”他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坳,那里藏着马岙人对好日子的憧憬。
前阵子村支书带县里干部来调研,陈阿公拉着人家的手,把积攒了一肚子的话全倒了出来:“我知道修路难,要劈山、要架桥,但我们马岙人不怕等。就怕等不起啊——我那新昌的老伙计,去年摔了一跤,现在躺床上,就盼着能坐回我的三轮车,再一起喝顿老酒。”
夕阳把老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青石板上,和树影叠在一起,像一幅被岁月浸黄的画。陈阿公把地图小心翼翼折好,揣进怀里,慢慢站起身。他知道,路的开工需要时间,需要各方面的协调,但他相信,那辆载着希望的工程车,总有一天会轰隆隆开进马岙的山口。
“等路通了,我要第一个坐上去,”老人边走边说,声音里带着点孩子气的执拗,“到时候,让娃给我拍张照,给新昌的老伙计捎过去——你看,咱盼了一辈子的路,真的通了。
希望早日动工 这届线正府在与周边县市交通建设上拖拖拉拉,就与三门通了一条,与象山、天台、新昌还是没进展。
页:
[1]